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正文 第10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日期:2014-10-11 16:56:03

粒子,还是波?

一时之间,光以其扑朔迷离的身世牵动着无数科学巨匠的心。就连善于舞弄射线的英国实验家威廉·亨利·布拉格(William Henry Bragg)——他凭借运用X射线的衍射特性研究晶体结构所取得的开创性突破,与儿子威廉·劳伦斯·布拉格(William Lawrence Bragg)共同分享了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奖——也曾抱怨道:“我在星期一、星期三、星期五讲解粒子理论,却在星期二、星期四、星期六向学生们灌输波动学说;可怜的物理学,你难道精神分裂了么?”而布拉格的幽默立马就收到一记绝妙的应和,X射线——这位可见光位于电磁波高频段的兄长——也突然被粒子附了身。

就在密立根手捧诺贝尔的同一年,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物理系主任亚瑟·康普顿(Arthur Compton)在利用X射线轰击自由电子的时候,注意到一个奇怪的想象:经由金属表面再散射回来的X射线分流作两个部分,一部分与原入射的X射线频率相同,而另一部分频率却有所削弱。这一现象从波的角度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,转个弯怎么会改变电磁波的频率呢?但如果把X射线看做一股奔腾的粒子流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:“射线子”撞向金属表面,热情地与自由电子相拥,同时把自身的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了电子;因此,当X射线再度告别金属时,总能量有所减损,而失去的那部分能量恰好导致了频率的降低。正如桌上的撞球,白球代表单个的X射线颗粒,五颜六色的号数球则代表金属之中海量的自由电子。当白球以一定的初始速率撞击彩球,获得额外能量的彩球或四散奔逃、或略微晃动;而此后,改换方向折返的白球却因能量损失滚动速率大不如前(注:现实中的台球比赛还需考虑摩擦力等因素,情况更加复杂)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finalbooks.work

(>人<;)